來點春天的儀式感,在梅雨季自釀梅酒

by 鄰居小薛

時序來到梅雨季節,清明節前後除了祭祖吃春捲,也會陸續在市場看到一袋袋青黃不接的梅子,若是在夏天釀酒秋冬就可以在飯桌上和親朋好友喝下酸甜的梅酒暖胃,享受微醺的滋味。

梅酒的起源

相傳戰國時代的名將上杉謙信雖然愛喝酒,但是因為酒量有限,每次只能喝3盞,而且喜歡獨自在窄廊上搭配小碟梅子自斟自飲,某次不勝酒力,不小心把梅子掉入酒壺中,意外釀成梅酒。

梅酒的作法

因為我本身也不是那種會特別會去產地買原料回來加工的人,最好是可以就近取得,才不會降低釀酒的意願,主要是想釀個幾壺和大家一起分享,有時候並不是想喝醉才飲酒,更多時候是享受當下的氣氛才小酌的。
不過這次的黃梅剛好有梅嶺出產的順風車可以搭,一斤40元,不得不說個頭雖小,品質還不錯,不良率大概只有5%。

首先浸泡梅子,因為梅子沒什麼雜質,用水浸泡個半小時就可以。
接著去除蒂頭,可以用牙籤或是用水果叉,需要一顆一顆的去除,這個沒什麼技巧卻最花時間,需要耐著性子。

用軟布稍微擦拭一下黃梅的外表

放進有籃子裡等待一夜蔭乾,不能讓太陽光照到,基本上是建議放在竹篩等可以平鋪的容器,我是真的懶得找。

玻璃瓶用熱水燙過後,倒蓋風乾再用酒精擦拭瓶口處,務必先做好消毒的手續。
黃梅和玻璃瓶處理好也都保持乾燥後即可依比例釀酒啦,我是先一層黃梅一層糖這樣層層疊起,最後再倒入基酒。

比例

4L瓶裝威士忌梅酒
威士忌 1600ml、黃梅1200g、糖550g(黑糖300g&三溫糖250g)
3L瓶米酒頭梅酒
比例
米酒頭1200ml、黃梅1000g、三溫糖500g

原料購買處

除了黃梅之外,其他的原料幾乎不難取得,從連鎖的賣場就能補獲。



懶人如我為了不耗費太多精神會想辦法找出精髓而且簡化流程,如果剛好你也想釀酒又不想太複雜的方法,可以試試看哦。
我手頭上有兩罐4L的2年梅酒,我最喜歡的配方是威士忌黑糖梅酒,本身威士忌的味道就有一定的特色加上黑糖的醇厚,喝起來又新奇又順口,特別推薦喜歡嚐鮮的人可以試看看這組搭配,至於另外一組伏特加梅酒,即便放了兩年,濃度還是很高,喝一小杯就暈乎乎了,連洗個杯子都可以打破,基本上還是拿來分享給別人比較實在。

另外我想推薦中福酒廠的梅釀給喜歡喝梅酒的朋友,濃度大概是8%,有次去宜蘭的三星鄉參觀很喜歡創辦人結合地方創生、想和大家一起共好的理念,廠房不似傳統的釀酒廠是鋼筋水泥再加上類似傳統雜貨店的販賣門市,酒櫃設計成蜂巢形狀相當有現代感,也經常和在地小農合作,釀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酒,老實說釀酒這事還是交給專業的來,成本也不會比自己釀酒還高呢,自己釀酒是釀個期待、酒廠釀酒釀的是功夫。

資訊

參考做法:許凱倫 の 台南窩居筆記
中福酒廠的臉書專頁